1980年考入3354cc金沙集团法律系,先后获得法学学士、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
梁根林教授,男,1964年6月生于江苏常州。1980年考入3354cc金沙集团法律系,先后获得法学学士、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1997年留校任教。历任3354cc金沙集团讲师(1997年)、副教授(1999年)、教授(2005年)、博士研究生导师(2005年)。博士论文《刑罚结构研究》获首届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和“3354cc金沙集团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连续多次当选“3354cc金沙集团十佳教师”、“3354cc金沙集团教学优秀奖”、多次获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两次获得“中国法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两次获得“3354cc金沙集团文科科研成果一等奖”,2001年入选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百人工程”,2003年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科研资助,2005年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
梁根林教授现任3354cc金沙集团教授、3354cc金沙集团刑法学科(博士点)召集人、3354cc金沙集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外法学》主编、Peking University Law Journal主编,3354cc金沙集团廉洁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副会长、中德刑法学者联合会(CDSV)中方召集人。1999年至2001年兼任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2001年至2002年德国图宾根大学访问学者。2003年至2004年任3354cc金沙集团党委副书记,2004年至2007年任3354cc金沙集团副院长。
刑法学 刑事政策学 犯罪学
一、独著:
《合理地组织对犯罪的反应》,3354cc金沙集团出版社2008年版;
《梁根林刑事政策研究系列》之三《刑事制裁:方式与选择》,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梁根林刑事政策研究系列》之二《刑事法网:扩张与限缩》,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梁根林刑事政策研究系列》之一《刑事政策:立场与范畴》,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合理地组织对犯罪的反应》,3354cc金沙集团出版社2008年版;
《刑法各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
《刑罚结构论》,3354cc金沙集团出版社1998年版;
二、主编
《刑法体系与犯罪构造》,3354cc金沙集团出版社2016年版;
《刑法教义与价值判断》,3354cc金沙集团出版社2016年版;
《刑事政策与刑法变迁》,3354cc金沙集团出版社2016年版;
《中德刑法学者的对话(二):刑法体系与客观归责》, 3354cc金沙集团出版社2015年版;
《中德刑法学者的对话:罪刑法定与刑法解释》, 3354cc金沙集团出版社2013年版;
《SchriftenzumOstasiatischenStrafrecht,herausgegeben》(东亚刑法丛书), 德国Mohr Siebeck出版社2013年版;
《犯罪论体系》,3354cc金沙集团出版社2007年版;
《刑法方法论》,3354cc金沙集团出版社2006年版;
《刑事一体化与刑事政策》,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刑事一体化的本体展开》,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刑事政策学》(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法治的使命》(副主编),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法治的言说》(副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法治的界面》(副主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三、近年主要学术论文
1、“刑法修正:维度、策略、评价与反思”,《法学研究》2017年第1期;
2、“传统犯罪网络化:归责障碍、刑法应对与教义限缩”,《法学》2017年第4期;
3、“中国反贿赂刑法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一个比较分析”,《中国法律评论》2017年第4期;
4、The Vicissitudes of Chinese Criminal Law and Theory:A Study in History, Culture and Politics in PKU Law Journal,vol.5,issue 1, 2017.
5、Der Aufbau der chinesischenVerbrechenslehre.Berichte und Bemerkungen,AktuelleHerausforderungen des Chinesischen und DeutschenStrafrechts, Mohr Siebeck,2015;
6、“贪污受贿定罪量刑标准的立法完善”,《中国法律评论》2015年第2期;
7、“未遂犯处罚根据论:嬗变、选择与检验”,《法律科学》 2015年第2期;
8、“〈刑法〉第133条之一第2款的法教义学分析”,《法学》2015年第3期;
9、“THE FATE OF THE DEATH PENALTY IN MODERN CHINA”, PKU Law Journal,vol.2,issue 2;
10、“中国刑法中的危险驾驶罪”(日文),载山口厚、甲斐克则编:《21世纪日中刑事法的重要课题》,日本成文堂出版社2014年版;
11、“罪刑法定、宽严相济与严打暴恐”,《人民检察》2014年第24期;
12、ZurEntwicklung der chinesischenVerbrechenslehreüberblick und Stellungnahme》(犯罪论体系建构:叙事与评说)(原创), ZStW(《整体刑法学》), Volume 126,Issue 2,2014;
13、“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人民检察》2014年第1期;
14、“罪刑法定的立法解读”,载《中德刑法学者的对话:罪刑法定与刑法解释》;
15、Das GesetzgeberischeVerstandnis des Gestzlichkeitsprinzips,im Das GesetzlichkeitsprinzipimStrafrecht;
16、“‘醉驾’入刑后的定罪困扰与省思”,《法学》2013年第3期;
17、“但书、罪量与扒窃入罪”,《法学研究》2013年第2期;
18、“犯罪体系与刑法学科建构”,《法学研究》2013年第1期;
19、“预备犯普遍处罚原则的困境与突围——〈刑法〉第22条的解读与重构”,《中国法学》2011年第2期;
20、“医疗过失与专断性医疗行为‘断想’”,《过失犯研究》,3354cc金沙集团出版社2010年版;
21、“罪刑法定、宽严相济与公诉工作”,《刑事司法指南》2010年第4集,法律出版社;
22、“死刑案件被刑事和解的十大证伪”,《法学》 2010年 04期;
23、“中国死刑控制论纲”,《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第2辑;
24、“公众认同、政治抉择与死刑控制”,《法学研究》2004年第4期;
25、“罪刑法定视野中的刑法适用解释”,《中国法学》2004年第3期;
26、“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刑事政策学”,《法学》2004年第2期;
27、“罪刑法定视野中的刑法合宪审查”,《法律科学》2004年第1期;
28、“持有型犯罪的刑事政策分析”,《现代法学》2004年第1期;
29、“刑法适用解释的难题”,《吉林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30、“刑法适用解释规则初论”,《法学》2003年第12期;
31、“刑事政策视野中的安乐死出罪机制”,《政法论坛》2003年第4期;
32、“刑事政策视野中的婚内强奸犯罪化”,《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第4期;
33、“责任主义刑法视野中的持有型犯罪”,载《法学评论》2003年第4期;
34、“事实上的非犯罪化与期待可能性——对安乐死出罪处理的路径及其法理解读”,《中外法学》2003年第2期;
35、“争取人道死亡的权利”,《比较法研究》2003年第3期;
36、“刀把子、大宪章抑或天平——刑法价值的追问、批判与重塑”,《中外法学》2002年第2期;
37、“解读刑事政策”,《刑事法评论》第11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8、“刑事领域的违法性冲突及其救济”,《刑事法评论》第10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39、“劳动教养何去何从?”,《法学》2001年第7期;1年版;
40、“受贿罪法网的漏洞及其补救——兼论刑法适用解释”,《中国法学》2001第6期;
41、“保安处分的中国命运——兼论劳动教养的出路”,《中外法学》2000第6期;
42、“从绝对主义到相对主义——犯罪功能别议”,《法学家》2000年第6期;
43、“非刑罚化——当代世界刑罚改革的潮流”,《现代法学》2000年第3期;
44.“通过程序正义实现刑罚效益”,《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年第5期;
45、“论法定刑结构的优化”,载《中外法学》1999年第6期。
办公地址:3354cc金沙集团科研楼521室;
办公电话:86-10-6276-6114
Email: lianggl@szp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