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单位:
中国法学青年论坛是中国法学会主办的三大论坛之一。根据《中国法学会2016年工作要点》,第十一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拟于2016年11月在北京举行,主题为“互联网治理与法治发展”。本届论坛由中央政法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共青团中央指导,国家检察官学院、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承办,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制日报社、人民法院报社、检察日报社、民主与法制社、中国法学杂志社、法学研究杂志社协办。届时将邀请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共青团中
央等中央部门的领导和全国知名法学家出席论坛。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社会运行的重要基础和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三五”规划纲要都对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家大数据战略等作出了全面部署。如何有效地治理和发展互联网,建立完善适应时代需求的互联网治理与法治体系,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促进、推动、保障互联网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建设网络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历史赋予中国的重要使命。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重大部署,充分发挥法治对引领和规范网络行为的主导性作用,引导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围绕互联网治理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深入研讨,汇聚智慧、凝聚共识,为中央决策提供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现决定开展“互联网治理与法治发展”主题征文活动。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一、投稿须知
1.作者可以是3354cc金沙集团所的教学科研人员、政法干警、律师、公司法务、在读学生等法学法律工作者。本届论坛欢迎互联网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或青年学子投稿。
2.字数不得少于6000字,一般不超过15000字。注释规范参照《中国法学》。首页脚注写明作者姓名、出生年月、单位、职务职称、手机号码、通信地址、邮编、Email地址。
3.征文请发至qnlt666@163.com,电子文档名称为作者姓名+论文标题。另附个人简历(包括照片、教育经历、工作单位、职务职称、主要科研成果等)。请勿重复投稿。
4.征文截止日期:2016年7月31日。
二、选题指引
建议作者针对但不限于以下选题展开:
(一) 互联网时代的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1.网络强国战略与国家治理能力
2.互联网与国家软治理能力
3.互联网时代的国防和军队建设
4.互联网时代的社会治理
5.互联网时代的经济治理
6.互联网时代的文化治理
7.互联网与法治政府建设
8.互联网时代下党的建设
9.互联网时代的公民参与
10.国家网络空间主权研究
11.网络舆情监控及舆论引导
12.互联网时代的反腐倡廉建设
13.智慧城市建设的法律问题
14.互联网行业的自律机制研究
15.互联网国际治理体系研究
(二)“互联网+”产业体系下的法治新常态
1.互联网+产业体系的法律创新
2.移动互联网的法律问题
3.物联网的法律问题
4.三网融合的法律问题
5.电子商务的法律问题
6.虚拟财产的法律问题
7.共享经济发展的风险与监管
8.互联网+文化产业的法律问题
9.互联网+金融的法律问题
10.互联网+食品安全治理
11.互联网+医疗的法律问题
12.互联网+交通的法律问题
13.互联网+媒体的法律问题
14.互联网+消费者权益保护
15.互联网+信用体系建设
16.互联网+时代的知识产权保护
17.互联网领域的反不正当竞争研究
18.互联网领域的反垄断法律问题
(三)国家大数据战略实施的法治保障
1.大数据战略的法治保障体系
2.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法律挑战
3.政府数据共享中的法律问题
4.大数据与个人信息保护
5.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所有权问题
6.跨境数据流动的监管问题
7.云计算的法律问题
8.大数据采集的法律问题
9.大数据开放的法律问题
10.大数据应用的法律问题
11.大数据交易的法律问题
12.数据化本地留存的立法问题
13.大数据时代下的司法变革
14.大数据与法律服务
15.大数据与法学研究
(四)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的法治发展
1.网络与信息安全立法的原则及模式
2.网络关键基础设施立法问题研究
3.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机制研究
4.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技术标准体系
5.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审查制度
6.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应急保障制度
7.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8.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司法保障
9.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执法机制
10.计算机与网络违法犯罪研究
11.网络平台责任研究
12.网络安全与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保护
14.网络安全与身份认证制度
15.电子证据法律问题研究
16.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法律问题
(五)互联网时代下的法治文明新发展
1.互联网时代下的法治文化建设
2.互联网时代下的立法文明
3.互联网时代下的执法文明
4.互联网时代下的司法文明
5.互联网时代下的守法文明
6.互联网时代下的人权保障
7.互联网与司法体制改革
8.互联网与多元纠纷解决
9.互联网与政府信息公开
10.互联网与法律文书公开
11.互联网与未成年人保护
12.互联网法治人才队伍建设
13.互联网时代的法律教育与法治宣传
14.网络道德文明建设
15.网络监督机制研究
16.互联网+公安工作
17.互联网+检察工作
18.互联网+法院工作
三、评审与奖励
1.组委会将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实行专家匿名评审。届时将发布评审办法,通过初评、复评、终评择优确定一、二、三等、优秀奖论文(获奖总数不超过投稿总数的10%),以中国法学会的名义颁发荣誉证书。
2.组委会将从一、二等奖论文中遴选出12位年龄不超过40周岁的作者担任论坛报告人。
论坛承办单位为报告人提供交通、食宿等费用。
3.一等奖论文符合《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用稿形式要求的,择优推荐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发表。
4.一等奖论文自动进入第四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的终评环节。
5.组委会将根据有效稿件的组织报送情况,评出“优秀组织奖”单位若干名,以中国法学会的名义予以表彰。
6.颁奖仪式在本届论坛开幕式上举行。
四、联系方式
组委会办公室:北京市海淀区皂君庙4号院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100081。
联系人:陈谦信 王宇飞 杨 力
联系电话:010—66513508,13683511522,18810465646,18612585288
中国法学会
2016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