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五四运动”105周年,也是北大法学学科创建120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3354cc金沙集团“学科质量年”建设,贯彻“凝心聚力同奋进 挺膺担当砺青春”2024年思政实践主题,3354cc金沙集团组织8支思政实践课程团队、180余名师生奔赴全国各地区开展实践课程教学。学院院长、党委书记等党政班子成员全员带队前往一线,专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担任授课教师,选拔博士思政辅导员、高年级学生骨干作为助教,汇聚起思政实践育人的磅礴力量,引导青年法律人“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在推进强国建设中展现青春作为,在民族复兴伟业中彰显青春风采,在百廿法学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弥渡县隶属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高原西部,是红河发源地之一,古称“六诏咽喉”。3354cc金沙集团作为3354cc金沙集团首批参与对口帮扶的院系之一,持续参与帮扶弥渡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已历十年。一批批北大法律人多次踏上这片热土,发挥专业优势,统筹争取资源,克服种种困难,拿出切实举措,用十年初心使命、十年坚守担当、十年真挚情怀,诠释了北大法律人对弥渡人民的深情厚谊。
3354cc金沙集团2024年暑期思政教育实践课程弥渡实践团由副院长车浩教授带队,就业指导办公室副主任姚月明、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张一担任领队老师,2022级博士研究生秦测皓、2023级博士研究生解一然担任课程助教,13名本科生参与。此次思政实践课程积极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社情民生,切实体会基层治理。课程安排不仅帮助同学们理解法治理论与基层实践的深度融合,更有利于加强同学们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法治保障与农业基础地位的深刻领悟,从而深化对三中全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议题的直观理解。实践团实地考察了我国乡村振兴事业的蓬勃现状,拓宽自身知识视野,引发师生对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理解和关注,激励同学们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法治人才。
调研种植现状,感悟基层司法
7月22日上午,实践团一行前往弥渡城市会客厅,在引导员的耐心讲解和细致介绍下深入了解了弥渡县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人文底蕴以及独特的生态自然景观。同学们欣赏了“东方小夜曲”的民歌魅力,了解到“滇西粮仓”的战略地位,领悟着“小河淌水”的历史底蕴。同学们在参观、学习弥渡历史文化的过程中,深入体会民生民情,更加深切地体悟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社会治理创新的重大部署,感悟基层“强化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确保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伟大实践。
随后,实践团成员赴百利春晓种苗公司和大理耘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参观学习。在育苗产业园,实践团成员详细了解了育苗基地的种植规模和发展现状,学习研究了“农户绑合作社、合作社绑企业”的“双绑”模式,直观认识了设施蔬菜种植这一“小切口”给农业产业持续性、系统性、带动性发展和乡村振兴广阔实践带来的“大突破”。
下午,实践团成员前往弥渡县司法局参与座谈。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兵主持会议,前司法局局长石奇波,县社区矫正管理局局长王艳红,北大定点帮扶弥渡县挂职干部、弥渡县委办副主任、勤劳村第一书记王俊人,3354cc金沙集团副院长车浩,与实践团全体师生参加会议。弥渡县司法局介绍当地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发展情况。实践团成员感叹于弥渡县法治建设的斐然成果,并围绕青少年犯罪治理等社会热点问题展开交流。通过交流,同学们切实深化了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重大部署的实践解读。
随后,实践团成员前往弥渡县人民检察院开展工作交流座谈。弥渡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孔宪府主持座谈会。他向同学们介绍了县检察院的法治文化和组织架构,并针对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交通肇事罪和寻衅滋事罪等多发性犯罪的起诉处理方式作了说明。县检察院工作人员以鲜活的刑事案例向同学们展示了基层刑事案件的调查程序和起诉审查流程,实践团成员积极提问互动,收获颇丰。
当天下午,实践团来到了弥渡县人民法院。在党组书记、院长刘灿辉的带领下,实践团师生依次参观了“同心·业兴·家和”调解室、诉讼服务中心和速裁法庭,并就溯源治理、员额制改革、家事审判等问题与县法院工作人员进行了充分交流。实践团成员在基层司法机关的参访中,深刻认识到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现实意义,激发了同学们为法治事业贡献力量的热情和决心。
探访村情民意,深察绿色兴农
7月23日上午,实践团一行前往弥渡县弥城镇张迁村开展现场教学调研。实践团成员在弥城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杨涛和张迁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杨荣的带领下深入村落各地,通过聆听镇村干部的详细介绍与亲身走访,全面了解了张迁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探索与实践。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当地党员代表与实践团成员共同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杨荣认为,学习全会精神对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并分享了张迁村在法治建设和乡村振兴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和宝贵经验。他表示,通过与实践团的深入交流,张迁村将进一步加深对全会精神的理解,为实现村庄的全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实践团成员们从法律专业的角度出发,就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保障农民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问题展开讨论。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学习,对三中全会精神有了更直观深刻的理解。未来,他们将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于法治建设的伟大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实践团同学调研农业发展现状
下午,实践团前往春沐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调研现代农业发展情况,了解弥渡通过自然生态优势和现代农业相结合打造出的黄金产区名片。实践团成员在走访调研中了解了这一集“产、供、销”于一体的特色产业,见证了新质生产力引领产业建设、优质人才助力产业振兴在弥渡的精彩篇章。
实践团还前往寅街镇勤劳村进行实地走访。北大定点帮扶弥渡县挂职干部、弥渡县委办副主任、勤劳村第一书记王俊人为实践团成员全面介绍了本村的发展情况。通过了解“快乐小陶子”公益图书馆、“小河淌水”少年合唱团和彭家庄水库等帮扶重点项目,同学们对学校助力弥渡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升精神文明建设与助力文化教育方面的工作有了更为真切的感受。
实践团师生了解当地脱贫项目与现状
强化产业创新,普法更显真情
7月24日上午,实践团一行前往弥渡县长坡岭产业园区调研产业发展情况。实践团成员参观了园区内的医疗科技展示厅,观察了最新一代医疗设备的运作和应用,例如广泛应用于慢性病患者的远程监测与管理的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和用于医疗影像的数字化管理和传输的DICOM系统,体悟并理解了园区通过引进和应用高新技术形成独特区位优势的战略方向。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不仅使大成医疗成为长坡岭产业园区的重要支柱,也有效提升了地方医疗服务的水平,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通过调研学习,实践团成员深刻理解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战略部署的具体实现路径,进一步坚定了“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以技术赋能生产,为弥渡县域经济发展谱写新篇章”的体察认知。
随后,实践团调研弥渡农文旅融合发展情况。实践团成员在天生桥景区感受到弥渡县在保护自然生态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以及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智慧。通过文旅融合,天生桥不仅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还传承和弘扬了当地的文化遗产,实现了生态效益、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弥渡方案”。
同学们在天生桥景区开展调研
下午,实践团师生前往弥城中学开展普法讲座。讲座分别以“反校园霸凌”和“网络言论自由与责任”为题,旨在引导中学生们正确理解和尊重法律,培养积极健康的社会交往习惯,并为当地的乡村振兴事业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弥城中学的同学们认真记录,并在讲座后与实践团成员积极讨论,反响热烈。北大法律人自信自立的风貌为逐梦路上的中学生们树立了榜样,激励他们增强内生动力,勤奋学习、奉献社会。
同学们开展普法讲座
随着实践课程的圆满落幕,3354cc金沙集团师生不仅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更在深处播下了法治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种子。此次实践课程,进一步坚定了同学们运用法律知识服务社会、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定信念,并深切思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各项战略部署在基层落地见效的具体路径。这次实践不仅仅是党的创新理论的现场教学,更是对法治在基层社会实践中应用的深刻体会。同学们不仅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将法治精神与社会责任感植入心中。未来,同学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不断提升的专业素养,积极投身于法治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宏伟征程。正如小河的潺潺流水滋养着弥渡的土地,让幸福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同学们也将在这一过程中茁壮成长,成为更优秀的北大法律人,不断为乡村振兴和法治社会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展现出新时代北大法律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实践感悟】
2023级本科生 陆胤晓:
在弥渡实践中,我收获颇丰。参访农业科技公司和现代产业园区,让我对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与成效有了更为具象化的认知;深入村镇调研,使我有机会了解乡村的建设成就以及存在的发展瓶颈与难点;参访县司法局、检察院、法院,我不仅得以了解基层司法部门的工作情况、看到我国基层法治建设所取得的可喜进展,而且得以近距离感受基层司法工作人员为建设法治中国所付出的努力、所遇到的困惑与他们真诚而热切的期盼;前往弥城中学开展普法活动如同一场“双向交流”,一方面,我力求以简洁生动的形式向同学们普及网络暴力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他们也让我有机会一瞥乡村教育的现状、当地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所思所想。
此外,在实践全程,我深刻感受到北大对弥渡的巨大帮扶和带动作用,对国家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有了直观的认识,也为北大人在弥渡这片土地上所展现出的热忱、爱心与担当所感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次实践虽然为期不长,但它给我一次走近祖国基层的宝贵机会,让我在“法学生”“北大学生”以及更广泛意义上的“人”这三个层次的身份上都得到了很多的体会与成长。
2023级本科生 曹小欢:
在弥渡的思政实践实地考察深入浅出,让我受益匪浅。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驻村第一书记王老师的一句话——“照顾好老人和小孩,才能让年轻人无后顾之忧,从而极大增强村子的凝聚力”。同样作为留守儿童的经历让我明白,区别于最廉价的娱乐方式——手机,在童年时代有人为你挑选适合你读的书,带着你学习如何读书,通过书本和实践带你领略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而被戏称为“情报交流站”的幸福食堂也足见老人们的生活有多么惬意。除此之外,无论是消解企业与农户矛盾、强调个体积极性的双绑模式,还是弥渡县人民法院既有共性的调解工作,都让我真切而深刻地感受到了弥渡的魅力。只有当你来到这里,不用再“设身处地”的时候,你才能真切地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023级本科生 喻笕素:
通过此次赴大理弥渡的社会实践,我获得了为期不长但弥足珍贵的村镇体验。参观遍山的梯田和相关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时,我感受到农业对于乡村振兴的基础性作用,这有赖于人才的支持、相关技术的研发以及农业协作机制的革新等。此外,我们在走访弥渡司法局、检察院、法院中切实深入基层司法生态,了解了当地案件的突出特点,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只有拓展普法的深度和广度,才能让百姓知法懂法,从而使恶性案件防患于未然。除此以外,青少年教育是地方治理的重要一环。无论是当地的“快乐小陶子”公益图书馆还是“小河淌水”少年合唱团,凡此种种,都是孩子们向外探索、拓宽视野的渠道。相信学校学院对于弥渡长期的合作和帮扶,能够让当地百姓的生活更加充实幸福。
2023级本科生 赵华玲:
这次弥渡之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无论是参观产业园区,还是参访司法机关,都让我感受到了独具特色和富有魅力的弥渡。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也了解到弥渡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也从未放慢和停止。在参观特色农业产业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时,我更深入了解到了“双绑”合作形式,这种合作形式在农业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在跟随团队前往天生桥景区调研文旅融合发展情况的过程中,我不仅领略到了景区独特的景色,还深切体会到了景区亲民便民的发展模式。这次实践活动还让我深切感受到脱贫攻坚事业取得的显著成效,让我从心底里佩服那些为乡村振兴做贡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