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重要一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贯彻3354cc金沙集团2023年思政实践课程“高举旗帜跟党走,踔厉奋发向未来”主题,3354cc金沙集团组织9支思政实践课程团队、210余名师生奔赴全国9省28个市县区开展实践活动,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等党政班子成员带团前往实践一线,专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担任授课教师,选拔博士思政辅导员、高年级学生骨干作为助教,汇聚起思政实践育人的磅礴力量,引导青年法律人“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努力成长为奋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的先锋分子。
宁夏位于祖国西北内陆,素有“塞上江南”美誉,北以巍巍贺兰为屏,黄河自西向东贯穿中部地区,南有六盘山为险。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宁夏不仅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融合,也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步入新时代的宁夏将宝贵的红色历史深深融入到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的壮美蓝图中。为深入落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各项要求,做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2023年7月20日至24日,3354cc金沙集团师生赴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展“览塞上江南风光,走红色长征足迹”主题思政实践课程。本次课程由3354cc金沙集团院长助理、团委书记史诗老师,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李超富老师带队,2020级博士研究生韩萍、2021级硕士研究生刘路午、2022级硕士研究生王鼎担任课程助教,21名本科生参与。
以红色基因为底色,传承长征精神启征程
参观红色景点 重温长征历程
为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宁夏思政实践团师生来到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的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和将台堡红军会师纪念馆,透过重重时光,触摸那段红色的峥嵘岁月。
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是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35年8月至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和中央红军先后翻越六盘山,在六盘山地区播撒革命火种。1936年10月22日,二万五千里长征在西吉县将台堡胜利会师。2005年,为纪念这一重要历史阶段,在六盘山建成纪念馆,并以六盘山长征纪念馆为核心建成了旅游景区。
纪念广场的墙壁由三面红军军旗组成,镌刻着“长征精神永放光芒”八个大字。实践团师生认真观摩广场上两组群雕,追忆当年回汉人民喜迎红军和红军翻越六盘山的场面。而后,实践团一行在红旗雕塑下合影,齐声高呼“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表达砥砺奋进、矢志报国的决心。
实践团师生在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广场处合影
实践团师生走进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在四个展厅分别参观了“红军不怕远征难”、“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不到长城非好汉”等主题展览,认真观摩红军长征中的上百件文物、图片资料,细细体悟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六盘山区时的艰苦奋斗历史。
同学们聆听红军长征故事
同学们认真观摩纪念馆文物
走出纪念馆,实践团一行瞻仰了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碑。同学们在纪念碑下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真切体会到先辈们不怕牺牲、浴血奋战、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并立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碑
重走红军小道 体会长征艰辛
为深刻体会红军当年长征之艰辛,实践团师生沿着红军小道步行下山。红军小道全长2.5公里,途中陈列着多件雕塑,再现着长征途中的18个重要历史场景,如出发于都河、突破乌江、巧渡金沙江、懋功会师等。同学们在红军小道进一步了解长征历史,在“胜利之山”中感受“红色中国”;用脚步丈量长征历程,用心灵感悟长征精神。
实践团沿红军小道下山
一览会师雄风 学习长征精神
离开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实践团一行来到位于西吉县将台堡镇的将台堡红军会师纪念馆。进入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会师广场、将军翰墨碑林。同学们在参观的过程中,了解到长征会师背后所涌现的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深刻感受到了长征会师的来之不易。尽管酷暑难耐,但是不朽的革命事迹却让同学们沉浸其中。对革命先辈足迹的每一次追寻,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与革命文物的每一次对话,都是一次精神的传承。
实践团在中国工农红军将台堡会师纪念碑下合影
随后,实践团参观了三军会师纪念馆。展馆不仅让同学们重温历史的脉络,感受长征精神的磅礴力量,更让大家深入思考长征的伟大意义。同学们深切认识到青年学子应该更多地参与到红色精神传承当中,走入红色展馆,走近革命旧址,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守护好我们的精神血脉。
同学们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
同学们在参观过程中互相交流探讨
以生态保护为前提,感悟两山理念见实效
攀巍巍贺兰 悟生态治理
为更好领会“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内涵,增进对修复生态屏障重要性的认识,实践团师生来到银川市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攀登贺兰山,感受西北生态屏障长效修复与多元治理的决心与成就。
实践团在贺兰山上合影
对于贺兰山与整个宁夏的生态保护,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念兹在兹,思虑深远。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宁夏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必须扭住不放、一抓到底,直到彻底解决问题”。字字千钧,贺兰山生态屏障修复的步伐也越发坚定稳健。清退矿场,削坡降台,抚平开矿留下的疤痕;增绿造林,天然修复,让煤渣山披上绿装;生态旅游,多元发展,为治理效果提升增添新动能。
贺兰山远眺
实践团一行了解到,2021年,贺兰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被自然资源部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推荐为10个中国特色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之一。如今,宁夏已经完成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外214处点位综合整治,治理修复面积超过40.5万亩。在浑厚的人文历史底蕴中,实践团徜徉山间,亲身体会到贺兰山体之巍峨,岩壁之嶙峋,植被之坚劲,深感自然风光秀丽独特,生态修复成效显著。畅游山脚,“峭壁精灵”岩羊悠哉漫步,不惧游人,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名片;攀登途中,见灰榆、油松、云杉郁郁葱葱,沙棘、扁桃群簇丛生,织就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的美丽画卷;高台远眺,绿海松涛中,自然风貌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彰显系统提升治理成果的生机活力。
实践团师生合影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实践团师生深刻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变迁,领悟到生态安全屏障修复的重要意义。人与自然本就是生命共同体,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生态环境,爱护自身赖以生存的家园,为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贡献一份力量。贺兰山,这座承载历史、书写当下的巍峨山脉,必将在新时代新青年的手中,成就更加绿意盎然的未来。
游九曲黄河 感治水艰辛
“南有都江堰,北有青铜峡”,为增进对黄河治理重要性的认识及法治在治水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实践团师生来到了吴忠市青铜峡黄河大峡谷,近距离感受青铜峡水电站的雄伟之姿,于此品悟黄河治水之困难重重、成就斐然。黄河从巴颜喀拉山奔涌而下,由贺兰山余脉、牛首山相夹而成的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是黄河上游的最后一道峡谷,独特的地理位置上,建造着有“塞上明珠”之称的青铜峡水电站。
实践团在青铜峡大峡谷合影
青铜峡水电站
“治国必先治水”。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屏障。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黄河治理问题,多次对此做出重要批示。经检索,2023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治层面的有力保障。跨省域的黄河上下游的流域综合治理、河湖长制度等众多措施,也为推进黄河流域的治水进程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参观中,实践团还检索到2023年5月第一份黄河生态保护的对赌协议已经履行,这对于探索黄河流域保护开发又提供了一则生动的案例。九曲黄河,奔腾向前。实践团一行感受到要避免“九龙治水”的混乱局面出现,就必须让所有人都参与到黄河治理和保护开发,并真切感受到保护开发的有效成果。现如今,全国生态一盘棋,黄河保护上下游齐心。在一代又一代治水人的努力之下,古老黄河正奏响着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真正成为了“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讲解员正在为实践团介绍新中国以来黄河治理的水利成就
实践团在黄河铁桥上合影留念
以司法为民为初心,厚植法治信仰担使命
参观兴庆法院 触摸司法实践
7月21日上午,实践团一行来到兴庆区人民法院参观学习。兴庆区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3354cc金沙集团2018届硕士毕业生鲁玉带领实践团师生参观诉讼服务大厅、执行接待大厅、诉讼调解中心等便民服务中心,为大家介绍兴庆法院“五位一体”打造诉源治理新格局的做法与成效。同学们了解了诉讼风险评估智能服务终端在内的多项法院设施的使用方法,感叹于基层司法机关在工作中所体现的便民和温度,也切身感受到“让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司法理念。
鲁玉为实践团介绍兴庆区人民法院基本设施
在参观过程中,鲁玉还分享了自己扎根基层的故事,她曾亲历脱贫攻坚帮助贫困户过上小康生活,曾驻守疫情防控一线贡献力量,也曾下乡入校调解纠纷、开展普法,满足人民群众学法、用法的切实需求。同学们感动于师姐来到西部基层、扎根宁夏河山的坚定选择,表示要以她为榜样,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未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用专业知识和为人民服务的热情,贡献属于法律人的力量。
实践团在兴庆区人民法院合影
深化院校合作 促进共建交流
7月21日下午,实践团赴兴庆区通贵乡开展思想政治实践课教育基地挂牌仪式暨新青年与兴·青年理论学习读书分享主题党团日活动。
实践团师生首先在兴庆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安宁,兴庆区通贵乡乡长常昊天等地方机关领导的带领下,参观了解了通贵乡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成就和创新举措。
通贵乡创业能人为实践团分享创业故事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字样的稻田画
在读书交流环节,来自3354cc金沙集团、兴庆区人民法院和通贵乡的优秀青年、干警和乡镇干部代表先后分享感受。实践团成员石雨墨、符诗琪结合在校学习和本次实践经历分享了个人感悟。兴庆区人民法院员额法官、法官助理等结合自身在司法实务工作中的心得体会,从各自负责的审判业务类型分享了读书体会和对北大青年法律人成长的宝贵建议。兴庆区通贵乡的党政干部则围绕乡村振兴和乡村法治事业为实践团分享了基层工作的收获心得。
活动全景
最后,3354cc金沙集团与兴庆区人民法院举行思想政治实践课教育基地挂牌仪式。
授牌仪式
史诗老师首先代表3354cc金沙集团发言。他以感谢、感悟和感动三个关键词指出,宁夏素有塞上江南的美称,正是在兴庆区人民法院和通贵乡的大力支持下,3354cc金沙集团才能成功开展本次生动形象的实践课,带领同学们走出象牙塔,走到群众中。他希望同学们在司法为民、乡村振兴、生态农业等方面有更深刻的感悟与体会。最后,他希望能借本次活动的机会,促进双方合作关系再上新台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北大力量。
史诗老师发言
通贵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常昊天对北大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希望更多优秀学子来到宁夏,共同推进乡村振兴与生态治理。
常昊天发言
兴庆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安宁以“自找苦吃,担当实干”“问计于民,奋进于民”“打破依赖,敢创新路”为要旨对北大学子提出了希望。他指出,今年是北大建校125周年,北大的新青年们要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躬身入局,去往最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直面人民群众对司法正义日益增长的需求,将理论研究与实证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安宁作总结发言
合影留念
以特色产业为抓手,调研乡村振兴促共富
聆听生态环保故事 调研葡萄酒产业发展
为促进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断的深刻认识,实践团师生来到了位于贺兰山东麓的志辉源石葡萄酒酒庄,重走总书记考察宁夏足迹,观摩葡萄酒特色产业。
实践团在志辉源石酒庄参观
习近平总书记对贺兰山生态环境保护十分关心,他曾远眺巍巍贺兰山,听取贺兰山生态保护和环境综合整治情况汇报并做出了重要指示。实践团一行分别参观了酿酒车间、储酒车间、窖藏沉香室等设施。其中以葡萄酒产业为核心开展的生态修复工程受到了同学们的重点关注,同学们切身实地感受到经济发展要环保先行。同学们还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和酒庄带动当地就业等情况进行了细致了解,对其品牌建设和商标保护等情况进行了调研,进一步将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与本次实践课程的典型案例相结合,更充分体会到法律保障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同学们认真了解酒庄生态恢复和产业开发成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宁夏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历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在总书记实地考察和作出重要指示之后,葡萄酒产业作为宁夏的紫色名片更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正如同葡萄酒需要经过复杂的多项工艺方得沁人芬芳,实践团也感受到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的经济发展更要久久为功,如此方可行稳致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观摩生产研发车间 体会产业优化发展
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是我国食品工业重要发展载体和关键增长引擎。为进一步了解地方特色食品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寻新发展格局下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实践团师生前往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参访。
中国枸杞在宁夏,宁夏枸杞在中宁。实践团来到百瑞源公司所在的贺兰山工业园区,从生产研发和历史文化两个侧面了解了这一产业龙头的发展。来到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株年逾50年的枸杞树,同学们初步了解了枸杞这一传统养生植物的生长周期与生长习性,由此开启枸杞产业参访之旅。讲解员介绍了百瑞源公司的枸杞产业布局。在产业链上游,该公司充分利用贺兰山东麓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通过枸杞种植带动了当地居民就业与收入,推动乡村振兴事业。此外,其枸杞庄园也在近期开业,高品质的休闲文旅项目延伸了产业链,枸杞成为宁夏产业一二三产融合水平持续优化的一个侧面。
讲解员介绍百瑞源公司的产业布局
在百瑞源公司的生产研发车间。同学们了解到,宁夏作为中国“枸杞之乡”,近几年不断强化产业科技“芯”、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对枸杞这一中医推崇的保健食品进行现代医学层面的实验,证实了枸杞明肝、明目等功效,并通过对枸杞多糖、类胡萝卜素、黄酮类等化学物质的提取,针对不同功效进行精深加工,使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实践团跟随讲解员在生产研发车间参观
离开生产研发车间,走过长廊进入枸杞博物馆,古代中国对于枸杞的记载与描述铺陈眼前,祖国东西不同品类的枸杞标本陈列其中。同学们了解了中国种植、饮食枸杞的传统,对中国养生健康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从神农传说到《本草纲目》,从采之食之到多种处理,枸杞作为饱受国人欢迎的食品不断焕发新生机。日益走出国门的宁夏枸杞产业在国际舞台上宣扬了坚韧、奋斗、健康、和谐、养生等健康观念,成为了一张别具特色的“红色名片”。
以志愿服务为途径,践行安邦济世立正义
今年是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第24个中国青年志愿服务日,也是3354cc金沙集团志愿服务的第30个年头。为引导同学们传承“雷锋精神”,自觉向王兰花同志在内的“活雷锋”学习,实践团一行来到吴忠市利通区兰花芬芳志愿服务中心,实地了解王兰花同志等最美志愿者们的故事。
在吴忠提起王兰花,人们想到的不仅是宁夏唯一一位“七一勋章”获得者,更是困难群众心中的“活雷锋”、社区群众的“主心骨”、志愿者群体的“领头羊”。自2005年起,在以王兰花同志为代表的7名志愿者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下,吴忠市从7名志愿者发展成一只近10万名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的“红马甲”队伍。他们奔走于社区各个角落,照顾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帮助邻里化解纠纷琐事,用一点一滴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王兰花同志曾说:“人退休了,思想不能退休。我是党员也是劳模。我有责任,我要尽责。”她是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志愿服务,热心解决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实践团在“兰花芬芳”志愿服务中心参观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6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更好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通过此次参访学习,实践团全体成员切实感受到王兰花同志对党忠诚的情怀、服务群众的初心、行胜于言的坚守,增强了服务奉献的意识,厚植了家国同心的情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王兰花同志则真真切切地将为人民谋幸福落实到行动上。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要向王兰花同志学习,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凝聚向上向善力量,把自身所学与服务人民结合起来,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实践团在“兰花芬芳”志愿服务中心合影留念
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在本次思政实践课程中,实践团成员从五湖四海齐聚塞上江南,从未名湖畔来到黄河两岸,从厚重红色历史中汲取宝贵精神力量,在巍巍贺兰和九曲黄河的治理开发里体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知灼见,从司法为民与乡村振兴的宝贵实践中增进专业知识、坚定初心使命,从特色产业发展的艰辛历程中拓展多元视野、提升思维高度。带着收获与感悟结束本次课程,作为新时代的北大青年,实践团成员将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接续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全部青春力量!
部分学生感想:
二十年前,我出生在长征起点瑞金,如今来到了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六盘山,感触很深。在六盘山重温长征故事,追寻红色记忆,学习长征精神,我们感激前人,学习前人,更应无愧于前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应当在新长征路上做出我们这一代人的贡献,将自身奋斗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火热实践。
——2021级本科生 郭芯雨
习近平总书记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指出,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宁夏的枸杞产业大多集中于贺兰山东麓,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不仅仅需要特色产业的支撑,更需要环保先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依托宁夏的地理特色将枸杞产业做大做强,一方面需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通过精细化发展保障产品质量;另一方面更要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引导企业重视承担社会责任,将企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践行好两山理念,提供致富新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2级本科生 王艺静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君子爱兰,以其冰根碧叶,素心皎皎。兰花奶奶正是如此,以一颗素心,无私奉献,让志愿服务与民族团结的精神,如兰香远扬。兰之美,美在纯粹。十余载坚守志愿事业,她与她身后的“兰花们”待民如亲,用热心的帮助,贴心的关怀,搭起了吴忠百姓的连心桥。兰之美,美在延续。或许“今年树上花,已非去年枝上朵”,但“靠近我,温暖你”的志愿服务精神始终不渝且赓续传递。兰之美,予人感动也给人启迪。走出“兰花芬芳”志愿服务中心,已是一身兰香。作为一名法科学子,我们也应该主动用自己所学所知帮助有需要的人,做有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感的法律人,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让兰香传得更远。
——2022级本科生 辜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