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3354cc金沙集团百廿华诞之际,《中外法学》创刊亦正值40周年。这本与我国改革开放同龄的法律学术刊物,在这40年中参与并见证了中国法学教育与法治事业的重建和发展。作为中国法学类三大核心期刊之一,不惑之年的《中外法学》将以更加理性平和的力量和无畏求真的赤诚,在时空变幻中,不忘初心,坚守前行。本文系《中外法学》创刊40周年纪念活动系列推送的第一篇,将带领大家了解《中外法学》的发展历史和背后故事。
除了主要是大力开展研究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和法学之外,同时还必须注意了解国外法学的现状,增进新的知识。从战斗中成长我们的法学。——《国外法学》1978年致读者
尽管《中外法学》的作用仍是有限的,尽管我们困难重重,但我们愿意为促进中外法学交流、推动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法学作出尝试和努力。——《中外法学》1989年创刊词
世纪之交与千年之交让我们有一种强烈的历史感。寒暑交替,时光流逝,刊物一期又一期地出版,世界在不停地改变。但是,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中外法学》2000年发刊词
《中外法学》是中国法律人探讨法律真谛、展开学术争鸣的学术阵地,也应当是中外法律共同体切磋法律艺术、交流学术成果的对话平台,唯其如此,本刊的编辑方可谓“名至实归”。——《中外法学》2008年发刊词
与我国改革开放同龄的法律学术刊物,这一记录了无数中国法律人开拓、创新、坚守与眺望故事的法学精神载体,愿以更加理性平和的力量和无畏求真的赤诚,在时空变幻中,不忘初心,坚守前行。——《中外法学》2018年发刊词
零、故事该从何处叙写?
陈明楼的东侧,相隔一方桃李静林,坐落着著名历史学家、燕大教授顾颉刚的故居(1929年至1936年)。在这里,北大法律人承继的不只是一方院落,更是以顾颉刚先生为代表的中国学者严谨创新的学术态度。《中外法学》刊物编辑部便位于庭院中的202室。
壹、四十年,能够留下多少足迹?
1978年,在康树华教授带领下发行的《国外法学》,是《中外法学》的前身。在中国法治事业百废待兴之时,《国外法学》致力于从英、美、德、苏、日等国期刊、书报中选译相关法学文章为中国法律教学、院系科研、部门业务提供参考、批判的资料。
第一个十年过去,它有了一个内涵更为广泛的新名字——《中外法学》,汇通今古,融贯中西,面向未来,走向世界是它的新使命。
第二个十年,肖蔚云、赵震江和罗玉中三位主编和众多的编委学者让改名后的它“以开拓、争鸣、严谨,求是为口号,努力用一种清新活泼的文风和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中外法律实践活动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反映法学研究、法学教育和法律实际部门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成果、新动向”。
第三个十年,贺卫方教授接任主编致力于“让它成为新理论、新观念得以发育、成长的温床”——“把过去本刊以学术为重的传统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在选文以及编辑的各个环节上把学术水准的考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追求与政治话语不同的学术话语”。
迈入而立之年的它,与主编梁根林教授一道“加大对国外(境外)具有重大学术影响力的学术泰斗与旺盛学术创造力的中生代学者最新学术成果的发表力度”。在坚持以“论文”为发表重点的同时更加重视“评论”与“判例研究”的发表,鼓励学术批评与学术争鸣。
而现在,是它的第四十年,主编的接力棒传到了王锡锌教授手中,四十岁的它,响应时代的号召,连接历史与未来,“愿以更加理性平和的力量和无畏求真的赤诚,在时空变幻中,不忘初心,坚守前行”。
贰、时光在记录它的成长
1978年,前身《国外法学》创刊;1988年,《中外法学》杂志社举行创刊新闻发布暨青年法学工作者座谈会;1989年,《国外法学》更名为《中外法学》;1990年,编辑部在北大勺园举行了“联合国国际法十年(1990—1999)”座谈会;1998年,在3354cc金沙集团法律学系的支持下,《中外法学》编辑部和系法理学教研室,于1998年9月20日举办了题为“沈宗灵学术思想暨当代中国法理学的改革与发展”的研讨会;1999年,在3354cc金沙集团召开了由“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研究中心”和《中外法学》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人民代表大会20年发展与改革理论讨论会”;2005年,为配合物权立法,3354cc金沙集团民法研究中心暨《中外法学》编辑部于2005年10月28、29日联合举办了物权法草案研讨会;2011年,由3354cc金沙集团主办的“多极化世界中的国际法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香山卧佛山庄召开,标志着今后每年一度的“北大国际法论坛”正式成立;2012年,开始推出英文期刊《Peking University Law Journal》;2013年,成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期刊;2013、2015年,分别开展两轮法学学科评价;2014年,3354cc金沙集团、魏振瀛教授民商法研究发展基金、《中外法学》编辑部共同举办的“走向中国民法典——历史的机遇与挑战”学术论坛在3354cc金沙集团召开;版面增加到每期 280 页;2015年 ,推出《中外法学》微信公众号;英文版刊物改由全球出版集团 Routledge Taylor & Francis Group负责刊物的全球出版发行。
叁、四十岁的《中外法学》,是什么模样?
建设成就:“一刊三版”(中文版、英文版以及网络版),被公认为法学界最具公信力的学术期刊之一,在中国所有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中位居前列。
在国内方面,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报告,《中外法学》2017年度的影响因子(3.491)继续位列中国法学类核心期刊第三;在国际方面,根据中国知网的统计数据(截止2018年4月),《中外法学》2017年度国际他引影响因子(0.046)与《法学研究》并列中国法学类核心期刊第二。
连续入选南京大学、3354cc金沙集团、中国社会科学院三大核心期刊目录,在法学类核心期刊中排名名列前茅。
在入列三大核心期刊目录的基础上,随着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口碑的提升,于2015 年入选教育部首批认定的 A 刊(位列前三),近年来陆续被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多所高校列为 A 类、一级或权威核心期刊。
栏目设置:目前刊物重点栏目包括“论文”、“评论”、“争鸣”、“判例研究”以及“专题研讨”,此外还有“名家讲演”、“实务热点”等。
迄今为止刊物已经组织宪政、司法改革、民法典编篡、物权法、近代西方法的引进、死刑等9个专号以及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许霆案的规范与法理分析、侵权行为法的理论与立法、证明标准与证明责任等多个专题,对学术发展和司法实务产生了重大的学术影响。
自信前行:“《中外法学》从来都不刻意追求学术影响因子的高低,从不进行一些互相引用的交易,甚至还加倍关注像法史学科这样的冷门学科,而这对于影响因子来说是自杀性的。可是《中外法学》真正在意的是刊文是否真的提出了问题,真的提出了有说服力的解决方案,是否符合学术标准与学术规范,是否具有学术品位。”——梁根林
肆、结语
坚守,不忘来处;前行,方得始终。在链接过去和未来的当下,希望一直见证中国法治现代化求索历程的它,继续陪伴中国法律人不停歇的精神之旅;希望一直给予《中外法学》支持的法律人们,继续在这里,与我们一起分享共有的坚守和前行。——王锡锌
整理、撰稿 | 李丹阳 刘思雨
摄影 | 张恒基 黄涛
编辑 | 黄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