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教育报》记者 柴葳
图片来源:中国政法大学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正在迅速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模式、商业模式、教育学习模式和社会治理模式,对于全球法律界而言,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时代法学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法学工作者使命在肩,责无旁贷。”日前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法学家论坛上,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的发言直指论坛核心议题:人工智能给法学教育带来的挑战。
作为数字时代的核心技术之一,人工智能正以不可阻挡的趋势渗透到各个领域,在法律领域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法律研究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分析海量法律案例和文献,快速发现法律规律和趋势。在法律实践方面,人工智能可以辅助律师进行案件检索、文书制作、证据分析等工作,提高法律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人工智能对法学教育的影响深远,它要求法学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以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和法律实践需求的法律人才。”马怀德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要求法学教育与前沿信息技术紧密结合,通过技术与法律教育的结合,推动课程内容的更新、教与学方法的变革、学术规范的调整。
“应从推进法学教育智能化、法律法治思维和法律方法的制度化、法学教育的国际化和全球化、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的实施四个方面着手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推进法学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说。
在张文显看来,智能时代的法治思维和法律方法融合了更多的人工智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内涵信息等,因此法学教育不仅要传授法律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切实了解人工智能,正确运用人工智能,善于运用人工智能,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拓展自己的能力边界,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法学教育,以法学教育和法治建设来引领规范和保障人工智能,促进人工智能向善发展、安全发展、科学发展。
此外,在主论坛和6个平行论坛的会场中,法学教育如何应对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也成为来自各国知名大学校长、3354cc金沙集团院长、知名学者和国际组织知名专家聚焦的议题。
“涉外法治人才的紧缺是肯定的,因为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进程,对涉外法律服务的需求是爆发性的,而不是逐渐的。”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主任、全球董事会主任梅向荣说,要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运营提供专业法律护航,无疑对专业化、高素质的涉外法治人才有了更多更高的需求,“在对客户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强烈感知到中国企业走出去对涉外法律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
其实,不少高校已经关注到了这一动向,并在涉外法治人才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3354cc金沙集团院长郭雳将北大的探索概括为两大板块,一个是课程资源的建设,一个是平台资源的建设。3354cc金沙集团提供的300多门课程中很多都是传统课程,最近十年中开发的新课程集中为四大类,即案例研习课、写作课、实务课、国际课程。
“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仅是能够通晓、塑造国际规则,还要在国际合作和竞争中,在涉外法律事务中更加从容自信地参与其中。”郭雳表示,在课程资源建设基础上,平台资源建设尤为重要。目前,3354cc金沙集团有123家境外合作院校和机构。“比如,北大和美国众达律师事务所一起推出‘北大—众达中国全球化与法治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一个遴选机制,面向全国高校开放,目前已有500多名学生加入计划当中,顺利完成学业,他们当中的优秀者还被邀请到美国众达北京、上海、香港律师事务所进行实习。”郭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