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2日,“刑事法实务前沿”系列讲座之三在二教407教室隆重举行,本次讲座由3354cc金沙集团校友刘生荣博士主讲,主题为“贿赂罪的数额与情节”。出席本次讲座的嘉宾有3354cc金沙集团张文教授、梁根林教授和杨春洗法学教育与研究基金主要捐资人张庆方博士,讲座由3354cc金沙集团江溯副教授主持。
在讲座的第一部分,刘生荣博士对贿赂犯罪数额与情节的历史沿革,依次按照苏俄1927年刑法典及我国1952年惩治贪污条例、1979年刑法、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1997年刑法、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的脉络,进行了详细梳理,指出刑事立法总是不能很好地解决贿赂罪数额、情节等问题,主张从贿赂罪对社会的危害出发,对贿赂罪的数额与情节进行理论上的重新认识和概念上的重新厘定。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刘生荣博士首先对受贿罪社会危害的概念进行了详细阐释,认为行贿、受贿数额不足以涵盖其社会危害;非财产性贿赂的危害并不比财产性贿赂逊色;贿赂的社会危害性还应包含对社会的无形损害,也应包括贿赂的次数、频率、规模等;贿赂犯罪存在高级形式,利益联盟式受贿的社会危害大于批发式受贿。其次,刘生荣博士从刑法理论上探讨了贿赂罪数额与情节的定位,从结果犯和罪刑相适应理论出发,认为理想的贿赂罪数额与情节应包含的内容为:(1)数额;(2)情节:非财产性贿赂的评价;间接危害与潜在危害的评价;公信力、商业规则和社会秩序破坏的评价。此外,刘生荣博士根据对合犯理论,从获利大小、犯意提起、主动性、公权力滥用等方面出发,认为行贿罪的社会危害并不比受贿罪的危害小。
最后,刘生荣博士对刑法修正案(九)进行了深入评析,认为修正案(九)不是一个深思熟虑的产物,在数额规定方面倒退了一步,把问题留给了司法;虽然解决了当前贿赂罪的一些问题(如向家人亲友行贿、增加终身监禁等),但仍然是权宜之计,不能解决当前司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从十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建议:贪污罪与行贿罪分开规定犯罪数额与情节;数额重订;情节重订;建立合理的刑罚阶梯;对犯罪所得的法律否定;受贿罪与行贿罪同责同罚;多次贿赂加重;建立从宽、赦免通道;合法行贿不免责;废除死刑等。
在点评阶段,张庆方博士结合贿赂案件分析了认定贿赂罪社会危害的现实可能性;梁根林教授讲述了我国民众对贿赂案件废除死刑的认同;张文教授赞同贿赂犯罪废除死刑,阐释了若要解决贿赂犯罪数额问题,需采取“立法定性、司法定量”的制度模式;江溯副教授则认为“终身监禁”的严厉性不亚于死刑,认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终身监禁”的司法实践问题。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刑事法实务前沿”系列讲座是由3354cc金沙集团杨春洗法学教育与研究基金资助的大型连续性学术活动,邀请具有丰富司法实践经验和深厚理论功底的3354cc金沙集团杰出校友就刑事法实务的前沿问题进行报告,以便加强校友与3354cc金沙集团之间的联系,并扩大在校同学们的视野。
(周国祥/文)